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案件快报 -> 案件快报

逆转,源自锲而不舍的努力

  发布时间:2017-03-29 16:08:15


  “法官,我来撤诉。我不想离婚了,我昨晚仔细地想了想你说的那些话,我俩之间还是有感情的,我也舍不得三个孩子,真的舍不得,我不想让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,不想让孩子有一个不完整的人生。”正在办公室整理卷宗的吴文波庭长抬头一看,说话的是前一天调解离婚的那对夫妻中的原告,后边跟着她的丈夫和三个女儿。

   这是法庭受理的一起普通的离婚案件。那是春节前的一天,天色灰蒙蒙的,还飘着雪花,已经育有三个女孩的年轻母亲王某,抱着小女儿来到法庭,提出要与张某离婚,而且态度非常坚决。

   为了挽回这对年轻夫妻的感情,也为了给三个小孩一个完整的家和不零散的春节,法庭商议后,决定春节前组织一次调解工作。

   张某家居住在山区,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,靠种地为生,家庭较为贫困。十年前,张某的父亲为了能给儿子找个媳妇,让张某入赘到女方家中,做了上门女婿。婚后,小两口艰难并幸福地过着小日子。

   随后,三个女儿相继出生,打架、吵闹、唠叨开始充斥着这对小夫妻的日常生活。调解中,王某不停地数落丈夫的种种不是,而憨厚木讷的张某憋着涨红的脸,不知道说些啥好,三个女儿则在边上不停地哭泣。

   因这对小夫妻之间积怨太深,矛盾一时不可调和,法庭调解似乎没有任何效果,案件调解进入了僵局。

   春节期间,王某多次打电话催促法庭对案件快速调解或者开庭判决。法庭再一次组织了调解。

   在这一次调解中,女方仍旧不停地数落、唠叨男方,并向法庭表明,坚决要离婚,一天都不想再同男方过下去。张某看着步步紧逼且态度坚决的妻子,内心充满悔恨却说不出一句话来,只是不停地叹息。

   基于他们夫妻的矛盾,法庭经过商议后,采用“背对背”的方式做工作。法官从法律、亲情等方面劝解,但王某离婚的态度依然非常坚决,张某无奈地同意了妻子的离婚请求,双方最终达成离婚协议,三个女孩由原被告分别抚养,并对家庭财产进行了分割。

   看着张某在协议书上签下名字,王某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,但当她的眼睛看着三个女儿时,这份喜悦中似乎还隐藏着一丝的惊愕与落寂。

   “你们虽然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,但是法院的离婚调解书还没有印发,回去后再好好考虑一下,毕竟你们夫妻十余年的感情,不是一下子说断就会断的,更何况你们还有了三个女儿。为了你们十余年的夫妻感情,为了你们三个可爱的女儿,能不离婚还是不要离婚吧。”吴文波对他们说出了这些意味深长的话。

   第二天,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。

   看着这对夫妻又和好如初,吴庭长脸上露出了微笑,当机立断,让张某当庭向女方写下了保证书,承诺改掉以前的坏毛病,以后好好过日子,好好照顾妻子与女儿。张某也说出了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是为了赌气,自己真的很爱妻子和女儿,不愿离婚,不愿离开妻子与女儿。王某拿到保证书后,也表示以后会少一些唠叨,多宽容理解丈夫,并向法庭写出了撤诉申请。

   辛苦加班制作好的民事调解书作废了,收缴存卷的结婚证又重新发给当事人。

   “感谢法庭又给了我一次机会,我回去后一定会好好疼媳妇、疼女儿。”张某重新拿到结婚证后激动地说。小两口向法庭工作人员深深地鞠了一个躬,手牵着手带着三个女儿高兴地离开了法庭。

   人常说,法律是无情的,但又是温情的。司法办案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无情的法律中,感受到法律“爱的温情”。这类融入着亲情的案件,在调解无果后,法官运用法律作出的判决,显示了法律的无情;但案件当事人经过法官的说教、经过亲情的温化,对案件达成调解协议或者撤诉,却又在传递着法律的温情。

责任编辑:张翼鹏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